肠瘘 ( fistula of intestine;intestinal fistula )
别名: 肠瘘
解释 收起

概述:肠瘘(fistula of intestine)是指肠管之间、肠管与其他脏器或者体外出现病理性通道,造成肠内容物流出肠腔,引起 感染、体液丢失、 营养不良和器官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肠瘘可分为内瘘(internal fistula)和外瘘(external fistula)两类。肠内瘘是指肠管之间或者肠管与其他脏器之间出现的病理性通道,肠内容物不流出腹壁,如小肠间内瘘、小肠 结肠瘘、小肠胆囊瘘、小肠 膀胱瘘等。肠管与体外相通则称肠外瘘。临床上,根据瘘口所在部位、经瘘口流出的肠液量、肠道瘘口的数目、肠道是否存在连续性以及引起肠瘘的病 变性质等,将肠瘘分为高位瘘与低位瘘、高流量瘘与低流量瘘、单个瘘与多发瘘、端瘘与侧瘘以及良性瘘与恶性瘘等。瘘口位于Treitz韧带100cm近侧者称高位肠瘘,包括十二指肠瘘及近端100cm内的空肠瘘;肠瘘在其远侧者称为低位肠瘘。高位肠瘘肠液丢失多,产生的后果严重,处理亦较困难。如果肠壁部分缺损造成瘘而肠道连续性仍存在者称为侧瘘;如果肠管完全横断或接近横断,肠内容物完全经瘘口流出则称为端瘘,也称完全性瘘。将24h空腹肠液排出量>500ml定为高流量瘘,<500ml称为低流量瘘。肠壁上的瘘口只有1个者称为单发瘘,肠壁上瘘口为多个则为多发瘘。由良性疾病所引起的肠瘘称为良性瘘,由 恶性肿瘤引起的肠瘘称恶性瘘。     肠瘘是临床较难处理的疑难病。近年,由于 感染控制、营养支持和手术技术的进展,特别是生长抑素、生长激素和介入治疗等方法的应用,其临床治疗效果有所提高。
    肠瘘是指肠与其他器官,或肠与腹腔、腹壁外有不正常的通道。肠瘘有外瘘和内瘘之分。肠瘘穿破腹壁与外界相通者称为外瘘,如小肠瘘、结肠瘘;与其他空腔脏器相通,肠内容物不流出腹壁外者称内瘘,如胆囊十二指肠瘘、胃结肠瘘、肠膀胱瘘等。内瘘的症状与治疗根据所穿通的不同空腔脏器而异。肠外瘘主要是手术后并发症,也可继发于创伤、炎症、感染等。肠瘘一旦发生后,将会产生一系列与原发疾病无直接联系的病理生理改变,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并发症使机体遭受的损害远较原有疾病为重,所以病情更为复杂,治疗更为困难。

    肠瘘(intestinal fistula)是指肠与腹腔其它空腔脏器、体腔或体腔外形成异常通道,肠内容物循此通道进人上述部位,因而引起感染,体液丢失,器官功能障碍及营养不良等病理改变。分为肠外瘘和肠内瘘。肠外瘘为肠管与体腔相通的瘘腔经外科手术引流或自行馈破与体外相通。肠内瘘为肠管与其他肠管或其他空腔脏器相通。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流行病学 展开
4 实验检查 展开
5 辅助检查 展开
6 诊断要点 展开
7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8 预防 展开
9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10 并发症 展开
11 病程和预后 展开
12 诊断标准 展开
13 疗效判断标准 展开
14 诊断依据 展开
15 相关课件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